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技术在深度融合中产生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经历了发展初期的研究和实践的热潮之后,逐步回归到理性的正常发展轨道。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自成立之初,即确立了“全面适应社会需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培育医学英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加大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力度,并将建设成果及时运用到教学中,以混合式教学为抓手,不断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
“想要做好混合式教学,教学资源和方法同样重要。”谈到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时,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院长杨捷认为:“民办高校想要快速发展壮大,必须适应时代需求,从课堂改革做起,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社会培养大批量的医学精英,更好地服务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成长,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定位准:新型师生角色的认识及定位
面对当今高等教育发展形势,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积极推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调整教职工教学理念及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着力培养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综合发展的医学人才,该校基础医学院在教学中不断改革创新,逐渐成为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领头军。
传统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这种“课堂传授模式”是传统教学的核心,所有的关注点在教师身上,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而学生则成为被动接受的客体,其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等能力被忽视。网络的普及、便捷的通信方式使得知识的机械记忆不再是唯一的要求,新时代要求高校培养的学生必须是能学习、会思考、有创新能力、能解决问题的人才。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深刻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不利于学院培养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综合素质极高的人才要求,因此必须在实际中将以教师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必须丰富教学手段适应时代需求,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教务部主任袁磊说:“与传统教育不同,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引导性的教育,它不是灌输给学生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在这种探索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这种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较大的翻转。教师以前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其任务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只需要把课堂教学做好就完成了工作,至于学生是否接受、能否消化都不在考虑范围;新的定位下,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所有工作都必须围绕学生进行,作为教师的工作范围扩大、工作内容增加、工作要求提高,教师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规划设计、制作资源、实施监控整个教学活动;对教师来说,不光需要做好传统的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必须掌握丰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做好个性化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指引学生按照预先设计的模式达到目标,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对学生来说,需要调整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传统的依靠教师传授的学习方法必须改变,想要学好课程,学生必须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教师的课程设计,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结合,用探索的方法进行高效、自主学习。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建立了丰富的数字教材、在线课程和微课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重点、有区别的学习,教师提供一个基本的学习方向,而具体的学习过程、进度则需要学生自己掌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力度大: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及成果
目前,数字化教学资源已经成为高校重要的教学媒介,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尤为重视这种新形态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将教材改革和课程改革作为工作重点,将建设及使用数字化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着力提升教师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意识、水平和能力。
在将传统纸质教材数字化过程中,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基础医学院的教学团队专心研究,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将音频、视频、动画等引进数字教材中,首次在基础医学领域建设多媒体数字教材《医学遗传学》,所建数字课程及数字教学资源共获得全国、省级和校级教育信息化大赛和多媒体大赛奖项51项(其中国家级奖14项);杨保胜教授作为数字教材的主编,多次参与国家级规划教材及协编数字教材建设,其中《药学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生物学》等均为国家级规划教材,该校数字教材建设水平已经走在了基础医学领域的前列。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将核心课程整合编写新的数字化教材作为重中之重,由该校基础医学院主编出版、供高职高专使用的基础医学各专业系列数字化教材中,将传统的专科基础医学课程的教材总字数由388.7万字降到288万字,教材门数由8门减至4门,总理论学时由410学时降为284学时;《基础医学综合》将传统的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6门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基础医学概述(一)》讲义是专门为四年制非医学专业开设的整合课程,涵盖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等7门课程内容。经整合并数字化后的教材内容更加精炼,纸质与数字化资源结合更加紧密,微视频、自测与答案、动画、临床聚焦、典型案例、研究进展等形式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压力减轻,学习效率提高,这些教材均受到学生普遍好评。
不仅在数字化教材的建设中成果显著,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还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将在线课程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支持基础医学院开发建设在线课程,共建设1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6年,医学分子生物学)和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6年,人体解剖学),建设基于互联网+的细胞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整合(系列)SPOC课程体系(5门),建成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病理学》《人体解剖学》等9门。
截至目前,由该校基础医学院开发建设的基本教学资源和拓展资源达到7200多个,其中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系列课程的资源达4500多个:如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资源数达1114个,医学遗传学1743个,细胞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506个,生物化学460个,医学分子生物学561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动画87个、微课207个,微课群17个、案例238个、研究进展和知识拓展301个;基础医学院参与课题老师共花费12152小时(11421人次)用于在线课程建设、在线批改作业和在线答疑,学生登录访问该资源共享课程数超过228万人次,先后与南昌大学、浙江大学等40多所院校参与扩展共建共享,受邀到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学院等院校做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题报告,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数字化课程的建设水平得到业界高度认可。
方法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实践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将数字教学资源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创建了以在线开放课程(SPOC)和移动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培养信息化时代高级人才的科技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供了一条新路。
基于学习圈理论与学习流模型理论,总结国内外对混合式学习不同的理解和讲述,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地探讨研究,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提出了混合式学习的四种应用模型,即引领式学习模型、技能驱动模型、态度驱动模型和能力驱动模型。在教学实践应用过程中,采用哪种学习模式,主要取决于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形式、学生特点等因素。通过灵活设计的学习模式平台,依据具体应用环境来设计各种各样的学习模式,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将移动式学习作为重点进行研究,创建了以移动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面授教学与技术媒介的教学相互结合构成的移动学习环境;并将移动式学习应用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活动中,建立了融合多项功能的移动学习平台,很大程度解决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专业分散、医学基础知识参差不齐、需要解决问题不同、有效学习时间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学习和应用基础医学知识的效率,也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此外,为了更好地评价教学效果,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建立混合式学习环境下的评价模型,建立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互结合,能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评价体系的优势在于既突出评价对改进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又淡化评价选拔与甄选功能,对于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有较好的作用,这种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更有利于发挥评价机制的积极引导作用。
混合式教学经过4年研究、实践和后续不断调整和完善,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和配合,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学校许多教师认为:首先基于智能手机等移动平台的混合式学习不仅没有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反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信息化水平、职业技能都有更高的要求。较传统教学效果而言,基于移动平台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同时,移动技术支撑下的混合式学习新模式,可大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科研自主能力。该校很多学生认为:“利用智能手机学习,可随时随地学习、利用零碎时间学习;智能终端、数字化课程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形成新的混合式教学形式,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
目前,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三全学院教学的主要方法,“虽然已经做了很多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混合式教学的方法,但是我们的任务还很大,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完善、更新,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总结、提高,都是需要我们倾注全部心血来完成的,未来的路还很长。”谈到未来的发展,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院长杨捷这样说。
详情请点击:
河南日报
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8-05/30/content_250280.htm
河南省企业服务网
http://www.smehen.gov.cn/xxfw/xyzx/yy/xyyw1/05/1868797.shtml
搜狐网
http://www.sohu.com/a/234593462_99901948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平安大道195号 邮编:450000 服务中心联系人:柏老师 电话:0371-61287328
Copyright 2005-2024 gaokao.h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